基尼系数0.61,不能看全中国
叶 青 (民进湖北委员会副主任,曾任中南财大外国财税教研室副主任,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第十一届人大代表,现任湖北统计局副局长。)
最近西南财经大学的调研报告提出中国的基尼系数达到0.61,对此笔者一点都不奇怪。但是,由于中国政府与市场的特殊关系,仅通过西方基尼系数的分析方法想要说明中国的问题,是难以做到的。因为尽管改革开放已经30年,但中国仍然处于初级市场经济阶段,中国用30年的时间走完西方国家用200年才走完的路,取得的成果固然有目共睹,各种矛盾也是浓缩式地爆发,贫富差距的矛盾自然就显得格外突出。以“先富”带动“后富”及地域间阶梯形发展的战略客观上加剧了贫富差距。国家统计局于2000年公布中国基尼系数为0.412之后,就再也没有官方的例行颁布,说明了这个问题的特殊性。
我的建议是淡化基尼系数问题。淡化就是不能简单地把中外的基尼系数进行比较,认为基尼系数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就一定会出现某种状态。一是中国具有特殊的行政体制和维护稳定的机制,目前不太可能出现因社会失控造成的“占领华尔街”式运动。二是中国的贫富差距建立在民众生活水平整体持续走高的基础上,冲淡了弱势群体的痛苦感,加上中国传统文化中忍让的因素,决定了社会对一些不公正现象的忍耐力很强。三是0.61这个数字在直觉上是偏大的,这可能与该高校所掌握的统计资料的完整性与方法的科学性有限有关。
但是,淡化不等于无视贫富差距问题的残酷存在。不久前,一些媒体做了一个活动:“一天6元能不能生活”。因为中国人口贫困线为年收入2300元,即一天花费6元3角。很多参与实验者都真切感觉到6元一天的艰辛。目前我国有1/10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这说明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的中国经济,具有极强的造富能力与造穷能力,存在明显的马太效应。一方面社会财富大量积累,另一方面社会公平问题又极为突出。
如何缩小贫富差距,如何降低基尼系数?建议“五管齐下”改善政府的各项工作:一是以缩小贫富差距为政府的中心工作,马克思把社会再生产分为四大环节: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在当今中国,要解决生产、流通的问题并不难,但要解决消费、分配难题,就不是那么容易。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一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现在鉴于分配问题的严重性,能不能提“以公平分配为中心”呢?二是增加居民收入,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居民收入翻一番的目标,只要GDP年均增长7.2%,理论上就可以完成这个任务。增收将使国民的货币支配能力大大提高。三是控制商品价格。今年又见报道,农副产品在农村白送人都不要,而在城市的超市中价格仍然居高不下,农副产品的流通成本过高问题依旧。专家预测2013年的一号文件不仅是农业问题,还有可能是农业经营体制问题,这是很有意义的。四是减轻民众的各项税费负担。如果一方面增加收入,另一方面增加税费负担的话,增收就没有什么意义。五是政府提供均等足够的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基本医疗、保障住房、基本养老等,这些问题如果政府能够负责任地承担起来,老百姓即使收入低一些也是没有问题的。
总之,分析中国问题,既看基尼系数,又不看基尼系数。▲(作者是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