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湖北武汉老人的故事在网上传播,引得网友点赞声一片。这位82岁的老人名叫贺经平,退休前是武汉纺织工学院的院长,属正厅级干部。按照学校有关规定,他可以在有需要时提出用车申请。然而退休20年来,他只用过3次——而且这3次,是在他“病在床上起不来”的时候。
贺老院长坚持不用公车的20年里,有些人甚至千方百计也要“享用”公车。公车私用,成了很多人习以为常的事。这种背景下,贺老院长把中规中矩的公车使用权扔在一边,而宁愿掏自己的腰包打的。难怪即使是他的老伴,也偶尔会有不解和抱怨。然而,贺老院长只用一句话就道破了“天机”:“小车是学校派给我们做事用的,你又没为学校办事,凭啥用车呢?”是啊,公车既然姓“公”,私事岂能用之?
如果我们细读报道,可以发现贺老院长的行为,是他“一以贯之”的品性使然。据和他搭档了近10年的武汉纺织工学院党委原书记章默英介绍,贺老院长“从没跟学校提过任何要求,也不会占公家一分钱便宜”。正是由于这种品性,即使年龄大了背不动老伴,他也不肯叫公车,而是付费请食堂的刘师傅帮忙。如果刘师傅不收他的钱,他就“威胁”:我去找别人。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有这么一位标杆,即使他不再身处领导岗位,也依然能对周边自然而然释放正能量。单位里曾经有个别退休老干部,嫌“房子小”、嫌“车子不好”,满嘴诸多抱怨。听了他的故事后,“再也不跟学校提其他要求”了。
对于这些在他人眼里难能可贵、高风亮节的言行,贺老院长自己很淡然,觉得不过是“我们那一代人的性格”。与其说是“那一代人”,不如说是“那一类人”,是那一类不论时空变化、个人进退,都能修身养德、叫人高山仰止的人。而这些,正是一位共产党员应有的素养。
当前,从公开通报的统计数据来看,在查处的“四风”问题中,违规配备和使用公车高居第一位。那些顶风违纪被查处的,以及那些抱有侥幸心理违纪还没有被查处的人,是不是当从贺老院长身上学习些什么呢?(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