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行政干扰最让北京高中校长不幸福
来源:北京晨报 责任编辑:admin1 发表时间:2012-12-03 10:49 0

     原标题:行政干扰最招校长烦

     晨报讯(记者施剑松)日前,记者从北京教育学院获悉,在刚刚完成的一次针对北京高中校长的全员调研中,近7成高中校长自评幸福感“一般”或“很弱”。而感觉工作压力很大的校长比例达到85%。就此结果,记者向近百名北京高中校长发起调查,发现来自行政部门的干扰是最容易让校长们在工作中感觉不幸福的事。

     记者向这些校长做的不记名调查中问题只有一个:“请您用一句话告知工作中容易让您感觉不幸福的事”。结果有四成校长认为来自行政部门的干扰容易影响职业幸福感。在进一步采访中,校长们表示来自行政部门的干扰主要包括,行政部门干预学校正常办学、强制学校做必须做但无效益的事以及行政部门教育素养缺乏乱指挥等。

     除了行政干扰外,升学压力是导致校长群体职业幸福感缺乏的第二大原因。有两成校长认为高考指挥棒影响职业幸福感。一位校长表示,“如果只用成绩来评价学生、老师和学校,那么成绩就沦为彻底的凶器,最终将杀害所有人的尊严!”

     此外,高强度工作、各种原因导致的学生教育难度加大等也是导致校长职业幸福感缺乏的原因。

     据了解,北京教育学院针对北京高中校长的调研是市教委委托课题“北京市高中校长发展现状调研”的研究成果之一。此次调研共发出问卷660份,回收有效问卷453份。调查显示,97.3%的高中校长工作日工作时间超过八小时。其中,18.4%的校长工作时间在12小时以上。65.7%的高中校长“经常加班”与“总是加班”,其中,“总是加班”的占31.4%。

     而在高中校长的精力分配中,研究人员比较发现校长消耗精力最多的都是外部事务,或与学校师生发展等内部事务关联度不高的事务。而校长希望消耗精力较多的工作排在前四位的依次是自己从事教科研(19.0%)、学校常规管理(18.4%)、参加各类学习培训(13.4%)、学校战略管理(12.8%)。

     职业幸福感方面,仅有31.9%的校长认为自己的幸福感“很强”(3.1%)或“较强”(28.8%),缺乏幸福感的校长比例接近七成。

     ■新闻链接

     据北京教育学院网站介绍,该学院成立于1953年,是北京市教委直属的成人高等师范院校,主要承担北京市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教师与管理干部的本、专科学历教育及在职培训。

     “为何不幸福”回复摘录

     ●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是校长不幸福的主要原因。幸福是需要时间的。早上7点到校,晚上7点走,一天工作12小时是常态,一周工作6天也是常态。

     ●各种原因造成的学生越来越难教育。

     ●会太多,无暇分身;干扰多,不知所措;任务多,都说重要;婆婆多,无人撑腰;光环多,不知所云。

     ●升学率压力太大。

     ●做一些必须做但又没效益的事。

     ●最不幸福的事情就是,受不懂教育的上级行政人员指挥。

     ●如果这一天,一节课没听,不幸福。

     ●校长办学应有更大的自主性,行政机关不要过多干预学校办学,使得学校每天在围绕行政机关做工作。主要精力应该是督促和检查。不要规定学校做什么,而是警示学校不要做什么。

     ■相关新闻

     幸福能否成为学校评价标准?业界观点不一

    幸福能否成为学校评价标准?多位校长对此说法不一。其中,北京一中校长汤朝晖认为,幸福无法作为学校评价标准,而西城外国语学校校长尉小珑则表示,“幸福感”可以快速推动学校发展。

     汤朝晖说,科学评价导向的难度不下于人类上月球。高考之所以能成为一种导向,因为高考成绩可以测量,可测量就意味着可以评价并发挥导向作用。而幸福首先是一种感觉,因为无法量化所以无法成为一个学校的评价标准。“我观察身边的校长群体,职业幸福感90%来自于工作成就,10%来自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目前,高中校长的职业成就主要取决于高考。在高考指挥棒的巨大压力下,需要校长们找到解决现实困境的方法。”

     尉小珑说,从学校管理的角度看,幸福感可以在属于21世纪的文化管理范畴中找到用武之地。西城外国语学校是北京较早把“为了孩子一生的幸福”作为学校办学指导思想的学校。过去10年来“爱·阳光·幸福”逐渐成为学校的核心文化。“我们的体会是,幸福感是学校软实力的一部分。幸福可以减负。如果教师感觉幸福,就会乐教;如果学生感觉幸福,就会乐学。那种将升学作为唯一目标的、摧残孩子身心健康的应试教育必须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