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乱象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来源:中西部通联总站 责任编辑:admin1 发表时间:2015-08-04 11:31 0

    近年来,不断出现信访人越级上访、缠访闹访、围攻政府部门、封门堵路等非正常信访方式进行上访的信访乱象。当前信访乱象问题较为突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众正常生活秩序,损害社会治安秩序,甚至妨害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且极易酿成突发生群体事件,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笔者试从分析信访乱象形成原因入手,提出解决对策,以期对预防和纠正此类乱象有所裨益。
    一、信访乱象的成因
    (一)信访乱象产生的主体根源。信访人员比例中老年人占大多数,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诉讼能力较弱、诉讼风险意识不强,误认为只有不停地乱访,才会引起相关部门重视,问题才能得到快速有效解决。
    (二)信访乱象产生的认识根源。由于信访人法律知识的局限性和认识的片面性,在自身利益、价值观引导下,往往会对反映的问题先入为主,特别是向某些法律工作者咨询得出利于自己的解答后,信访人盲目跟从这些倾向性意见,一旦法律的处理结果与其所期望的不一致时,往往会对复杂严谨的法律程序产生不理解甚至怀疑,归咎于执法机关的执法不力、有失公平公正,导致不断反映诉求。
    (三)信访乱象产生的经济根源。信访人信访的目的大多是为争取更大的经济利益,一旦未达到既定目的,便开始缠访、闹访或集体上访、越级上访,不断给责任单位施加压力,希望“破司法程序的格”为其解决申诉问题,从而达到获得经济利益的目的。
     二、治理信访乱象的建议
   (一)建立领导日常轮流值班接访制度,以增强领导接访的经常性和及时性,严把初信初访关。信访乱象的形成和发展,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日常信访接待处理环节上存在的不足,解决信访问题仍然要从建立最基本的接访制度抓起,要重点建立领导干部亲自参与接访、亲自处理信访问题的长效果机制,加强领导轮流值班接访,增强领导接访的经常性和及时性,切实把领导处理信访问题的功夫下在平时。通过制度把接访领导的责任、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固定下来,设定具体明确的责任追究办法,确保各项责任落实到位、追究到位、处理到位。按照“谁接访、谁处理”的原则,全权由当值领导负责当日值班期间的信访接待、处理工作和信访案件的催办、督查、消化、报结事宜。
    (二)建立长期联合接访制度,以减少多头访造成的多个机关的重复劳动,以此阻断信访人多头访、重复访之路。 
    被诉单位实施拦截、稳控等方法并不是息诉罢放的有效果途径,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是责任单位到接访机关与当事人直接面对,当面处理,借助外力,疏而导之,断绝其上访的念想,阻断其多头访、重复访之路。因此建立联合接访制度,建议由政府信访部门牵头,建立信访信息通联网络,对发生在本辖区的信访案件的有关信息及时进行通报,如条件具备,可建立信访信息内部网站,专门发布信访信息,以便有关部门查询。如此一来,既省却了交办、转办环节,缩短了办案时间,又能有效减少多头访、重复访造成的重复劳动,同时也能有效避免接访机关对案件批示的盲目性、随意性,为案件及时消化处理打下良好基础。
  (三)加大对无理缠访、闹访的打击力度,充分利用舆论的力量引导群众依法上访。
    实践证明,多数缠访、闹访、非访者单靠做说服教育工作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迁就、退让也不能对其有所感化,违心地屈就其非分要求则更是以肉止虎,唯一最得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及时、有力地依法予以打击,进一步加大对缠访、闹访、越级访的打击力度,对那些经劝阻、批评和教育无效,有违法犯罪行为的缠访、闹访人要依法、及时、有效地予以打击和制裁。同时要妥善做好对有关打击缠访、闹访案件的宣传报道工作,进一步扩大社会效果,防止不明真相的群众对此产生误解,警示那些试图通过缠访、闹访达到非法目的的信访人,以达到教育群众,震慑缠访、闹访、非正常访人员的效果。
    (四)建立做好法律咨询服务工作制度,引进律师的法律援助,进一步完善听证会制度。
   建立和推行公开听证、公开答询制度,对于重大、疑难案件,特别是上访人无理取闹、缠访缠诉的案件,应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和当事人及其近亲属参加公开听证和咨询,依靠社会力量和群众舆论做好化解矛盾纠纷工作,达到息访息诉的效果。

内黄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田万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