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凌晨3点20分左右,钱塘江面1号景观桥附近发生了一起早潮卷人事件。4名小伙子被卷入江水中,其中1人被冲到岸边获救,另外3人至今仍下落不明。
杭州警方数据显示,今年7月份以来,溺水遇难已达14人。杭州市公安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室昨天也发出预警,千万不要到没有安全防护措施的低塘附近以及丁字坝或水上码头、护岸的盘头上观潮,更不要越过防护栏到江滩、丁字坝等上面去观潮、纳凉,尤其不要在江中游泳、洗澡。
4名工人涨潮时溺水
下沙一号路一直往南走,便到了钱塘江岸边的1号景观桥,江中有个长约30米的丁字坝,4名男子就是在此被潮水卷走。
昨天上午11点左右,记者赶到现场时,江堤两旁已拉起了警戒线。
从堤坝到丁字坝之间,落差大约有8米高,想要翻过钱塘江堤坝,必须跨过高约2米的铁质栏杆,然后沿着13个台阶慢慢走下去。
在台阶边上,有一块很大很显眼的警示标牌,上面写着“涌潮危险,切勿下堤”。
江面上有3只打捞船。
中午12点左右,打捞船上的邵师傅和其他几人上岸休息。
邵师傅说,昨天凌晨3点20分左右,他接到派出所电话时,正和其他人在事发地不远的九桥打鱼。
说起昨晚的救援,邵师傅挥了挥手,“太难了,我们这些打捞的人,一听说是涨潮时溺水,加上这个丁字坝两旁都是十米左右深度,当时就觉得希望渺茫。”
打捞一天仍下落不明
“我们赶到时,岸边站了七八个人,说3个人被卷进去了。”邵师傅说,这个时候的潮水速度不算快,但晚上视线不好,“像我们十几年的水性,遇到涨潮都会躲着跑。因为涨潮的时候,你要是江里舀上一瓢,肯定是一半江水一半沙,就算你水性再好,不会被水呛到,也会吸入过量的泥沙窒息。”
凌晨5点左右,等潮水退了以后,邵师傅和其他渔民才正式开始打捞。但截至记者发稿时,3名工人仍下落不明。
据了解,溺水的几个人是附近朝阳轮胎厂的职工,事发后,轮胎厂保安部的姚经理也赶到了现场。“中班是昨晚11点30分下班,他们几个人在食堂吃完饭后就来江边吹风戏水。当时他们准备走了,结果有人把电瓶车钥匙落在了丁字坝边,4个人回去找的时候正好遇到涨潮,只有一个人被江水冲到1000米外的岸边,其他3人都不见了踪影。”姚经理说。
获救者受到严重惊吓
冲到岸边的小伙子姓苏,今年20岁,安徽人,事后被送到位于下沙的东方医院。
下午1点左右,记者在医院的呼吸科病房,见到了小苏。小伙子躺在病床上,鼻子里插着呼吸管,眼睛呆呆地盯着天花板,似乎还没有从凌晨的惊险中回过神来。
小苏说,他们走到丁字坝中间时,正在找钥匙,浪就直接打了过来。“当时我脚踩不到底,便使劲往上爬。”至于后来发生什么,谁救起来的,小苏一点都不记得。
主治医生告诉记者,小苏目前病情还算稳定,“从CT检查来看,病人的溺水情况并不严重,肺部没有积水,脑部也没有缺氧,并没有出现肺水肿、脑水肿等并发症。不过精神状态比较差,之后需要进行精神干预”。
据警方介绍,截至昨晚7点,3名溺水失踪人员仍在打捞中。
夜间巡防相对薄弱
下沙经济开发区防潮办的王先生说,钱江潮一天2次,早潮与晚潮之间昼夜相隔约12小时,每逢农历初一、十五为大潮汛,“其实每天的潮水都很危险,潮水来袭前,都会有‘喊潮人’提醒游人”。目前“喊潮人”一般都是沿江街道的巡防人员,事发水域属于白杨街道,防潮办测算出每天潮水时间后,白杨巡防队就会在13公里长的江堤上安排13个队员,禁止人员进入江堤下方。
“不过,夜间的巡防力量相对薄弱一些,而且能见度也较差。昨天凌晨的几名工人在进入江堤时,或许和巡防人员打了个时间差,导致巡防人员没能发现江堤下有人。”
据警方介绍,钱塘江涌潮潮头一般在1—2米,最高可达3米以上,在涌潮推进时,受沿江丁字坝的阻挡,可翻起10多米的巨浪。
●数说
来自杭州警方的数据显示,自1993年10月3日至2011年8月17日,19年间共有161名游客被潮水、暗流等卷入钱塘江中涉险,49人死亡,52人失踪,60人幸运地逃过一劫,不过也都受了伤。
其中,1993年10月3日发生的事故造成的损失最大。当日是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当中涌潮最大、最高的大潮汛,有86人被瞬间冲进江堤的潮水卷入江中,其中19人死亡,27人受伤,40人下落不明。
●延伸
高于3年来同期潮高
这几天潮水确实比较大,要知道,去年最高时有3.4米左右,那已经算很高了。杭州市港航管理局钱江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7月21日起,连续3天潮高都在吴淞标高2.8米左右(海月桥监测点),高于3年来同期潮高0.4米左右。
潮水为什么这么大?钱江地方海事处海月桥所副所长俞国纲解释,近两年,钱塘江由枯水年向丰水年转变,由于雨水充沛,今年上半年,上游泄洪达到7次,比往年多出一半。“连续泄洪导致河道冲刷比较深,潮水遇到的阻力就小了。”俞国纲透露,近期钱塘江低水位只有4.25米,正常情况下应该在6米左右,这也在释放一个信号——今年潮水涨潮快、潮差大、潮水势头会比较猛。
溺水原因
1、溺水处往往无警示标牌及防护措施。在住所附近的河浜、水塘、拆迁工地的水塘中游泳、嬉戏,由于此类水域水情相对复杂,又无保护措施,极易造成险情。
2、很多外来新居民一般在建筑工地、机械等厂企从事高强度作业,住宿地缺少洗浴设施,往往贪图方便,为了减少经济支出,就到附近的江河、池塘洗澡、游泳,从而导致事故的高发。
3、 一些未成年人缺乏安全意识,直接到河道、水池、水库等地玩耍、戏水。出现人员溺水情况后,又不能及时进行救助,导致溺水事件的多发。
4、 游泳技术不佳,盲目自信,一旦遇到意外时惊慌失措,手足僵硬导致溺水;游泳前热身不够,下水后水温比气温低,极易抽筋,最终无力回游导致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