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啊,又回来了?我发现你最近回来的勤了。”刚下车,村里的老钟爷爷就和我打招呼。
“嗯。老钟爷,您老的精神不错啊!身体结实吧?”我急忙问候老人家。
“结实!这不,我现在是村里的卫生员,正在打扫街里的卫生呢。”老钟爷扬了扬手里的扫帚大声告诉我。
“不对吧!老钟爷是村里有名的‘刺头’,总是找村干部的‘茬子’,怎么现在这么积极的参与村里新农村建设了?”我心里想。
老钟爷看到我有点惊诧的眼神,“哈哈”大笑着拉住我的手说:“来,坐这里,咱爷俩儿唠一唠。”
我和老钟爷坐在路边新垒的花池沿上,唠起了家常……
其实说他“刺头”有点冤枉人家,他可是我们村的老党员了。性格直,爱说实话,看不惯的事愿意和干部“顶着干”,时间长了就落了一个“刺头”的名声。
“现在我的心里顺了!自从咱村开展农村面貌提升工作以来,党的优良传统又回来了。”老人家发自内心说。
“你看啊!省供销社驻咱们村工作组,吃住在村里,人家带队的处长亲自做饭吃,从不在咱村瞎吃瞎喝。为咱村里出谋划策,走家串户坐在老百姓家的炕头上给群众做工作!实实在在的践行着党的群众路线!”老钟爷打开了话匣子。
“还有,现在要求村民做到的事,村里的干部和党员先带头,咱们村清理宅基地,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先拿自己的亲属开刀,别人还能不服气吗?以前村里花点钱也办不到的事,现在一分钱也不用花就能办到了。”他继续说。
老钟爷拉着我站起来,用手指了指整齐的街道说:“你看看现在咱们村里街道干干净净,道路两旁新栽的树木、冬青和花木郁郁葱葱,美化的墙体……真是美不胜数!我现在感觉呼吸都畅快啊!”
难怪老人家说,我以前回老家,汽车都没法进村。张家在路边种菜,李家在路旁放东西,挤占得村里的道路汽车都开不进来。甚至有些不自觉的村民新房子盖上了,旧宅基地也不清理腾出来,造成好多短头路,至使其他村民出行困难。
我们村在西县边上,西邻滹沱河,到最近的灵正公路也有十来里的路。记得我刚刚参加工作时,村里通往灵正公路的道路是一条土路,遇到下大雨,好几天都没有办法出行。只好在上班时,穿上大雨鞋,一手推着自行车,一手还要拿一个小木棍,边走边捅粘在自行车前后瓦的胶泥,弄不好还会摔上一跤。没有一个半小时走不到公路上。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下定决心走出这个偏僻的乡村,离开这个地方,再也不想回来了。
今年上级政府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进行农村面貌提升和美丽乡村建设。省里派来了驻村工作组,省市县三级财政拨付了专项资金,硬化了通往村外的公路,村干部也积极的投入到了如火如荼的村容村貌建设当中。他们打开“断头路”、清理“残垣断壁”、道路两旁植树栽花、彩绘街道墙体、建设小广场和村民活动中心、改“旱厕”、安装路灯、清运村口的垃圾……
我的家乡逐步美了起来亮了起来,已经被勾勒成了一幅祥和美丽的乡村画卷。每一次回到老家,我都能够感受到村里的变化,都会发现新的惊喜。
“老钟爷,我要赶紧翻盖一下家里的老宅,从城里搬回村里住!”
作者:贾素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