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涉农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来源:检察风云网 责任编辑:admin1 发表时间:2012-08-01 11:46 0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农村经济日益繁荣,涉农职务犯罪案件越加引人关注。这些案件不仅直接侵害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笔者对当前涉农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探讨了预防对策。
一、当前涉农职务犯罪的特点
   1、贪污案件居高不下。贪污和挪用公款犯罪仍是涉农贪污贿赂案件的主要犯罪类型,在某检察院查处的20件涉农贪污贿赂案件中,贪污

案件14件,挪用公款案件6件。
   2、犯罪主体多元化。在该院查处的涉农职务犯罪案件中,犯罪人员既有村支书、村委会主任等基层村干部,村委会计等经济负责人,还

有乡(镇)专项工作经管人员。
   3、犯罪手段由侵占型向擅权型转化。涉案人员不论是管钱还是管物,有权就用,能贪就贪,能占就占,这表明滥用职权等腐败现象正在

农村滋生蔓延。
   4、犯罪领域集中。主要集中制土地征用、国有土地的经营和管理、矿产资源开发等方面。
   5、社会危害性大。涉农职务犯罪直接侵害了广大农民的经济利益,社会影响大,后果严重。
二、当前涉农职务犯罪的成因
   1、权力集中、监督不力。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乡(镇)及其所站直至农村基层组织管理的事务越来越多,很多重要生产要素(土地
、资金、矿产等)的开发利用权掌握在部分农村干部手中,而监督机制又跟不上,使腐败分子有了可乘之机。
   2、制度不严、管理松懈。出现涉农职务犯罪案件的单位普遍存在着财务制度混乱问题。一些基层干部收取的公款长期不交财务,自收自
支,利用白条和虚假发票冲账、隐瞒收入等手段进行贪污、挪用公款。
   3、群众法律意识淡薄,犯罪分子缺乏有效监督。今年来,一些农村干部作风粗暴武断,使许多农民对乡村干部产生了畏惧心态,加上自
身法律素质不高,许多群众分不清村干部的哪些行为是行使公务,哪些行为是违法或危及,在利益受到侵害时没有勇气去揭发、举报犯罪分子。一些犯罪分子正是利用了农民的这些弱点,有恃无恐,连续作案。
三、防止和减少涉农职务犯罪的对策
   1、完善预防职务犯罪组织。将预防职务犯罪组织建立到农村基层,增强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的预防职务犯罪意识,充分发挥广大群众对
村干部的监督作用。
   2、加强村干部的管理。严把干部质量关,选好用好干部。农村各级组织要加强思想建设、纪律作风建设、规章制度建设,使农村干部时
刻懂得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3、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一是把村账乡管落到实处;二是实行审计监督,对乡村两级干部进行定期审计和离任审查;三是加强民主集中制
,乡级领导干部要接受党委、政府和人大的监督,村干部要接受村民议事会的监督;四是建立农民评议制度,群众定期对农村各级组织、干部及村务管理进行评议,加强监督。
   4、加大打击和预防涉农职务犯罪力度。要不断研究涉农职务犯罪的新动向、新特点,探索打击犯罪的有效途径,及时重拳出击打击涉案
人员。在打击的同时还要积极做好犯罪设防工作,从源头上减少涉农职务犯罪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