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根据中共中央部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于今年6月18日启动。活动中,浙江省宁波市聚焦“四风”问题,坚持群众导向、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半年过去了,宁波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究竟开展得怎么样,取得了哪些成果?本期——
直击:宁波,正风肃纪赢民心
雍璇
12月3日、5日,《宁波日报》、《宁波晚报》等媒体的记者跟随浙江省宁波市纪委、监察局工作人员前往镇海、慈溪、宁海、象山等区、市的20余个乡(镇、街道),对干部作风开展突击检查。
“记者直接参与暗访,发现问题可现场交纪检监察机关进一步核实处理。我们监督起来也有硬气,更有底气!”《宁波日报》记者黄合说。
“四风”之害失民心、误大局、毁形象。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宁波市聚焦“四风”问题,坚持群众导向、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深入开展作风建设。
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刘奇说:“群众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群众发现什么问题,我们就整改什么问题。通过深入开展‘正风肃纪’活动,整饬工作纪律,规范公务行为,以解决突出问题取信于民,以清风正气赢得民心。”
群众意见:整改问题的致力方向
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倾听民意,把群众意见当作“出出汗、排排毒”的治病良方
7月10日,正值炎炎夏日,刘奇到鄞州区集士港镇政府接待群众来访。一批群众反映,该镇自来水厂由于管理体制问题亏损严重;另一批群众反映,甬金高速建成后路基抬高,致使附近30余户民居雨天易积水。
听取群众诉求后,刘奇与市、区两级相关负责人当场协调解决方案:督促镇自来水厂理顺管理体制,做到同城、同质、同价;重新安装高速路周边的排水管道,保证附近居民正常生活。现场得到市委书记的答复,两批来访群众满意而归。
同期,宁波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卢子跃轻车简从来到北仑区,与基层干部群众面对面交流摸实情,接待群众来访。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宁波市委常委会和第一批活动单位坚持开门纳谏,共征集群众意见建议2.5万余条。
“有制度不落实,违规了不查处,久而久之会使制度刚性钝化、功能软化、权威弱化,变成软面条、橡皮筋。”“机关单位杂志印刷精美、内容空洞,浪费很严重。”“不要让出国培训变成干部的福利待遇。”“一些领导调研浮于表面,不能深入。”……一条条意见让人脸红出汗。
宁波市委常委会和第一批活动单位不“赶场走秀”,把群众意见当作“出出汗、排排毒”的治病良方。宁波市纪委、监察局对收集到的130多条意见建议作了全面梳理和分析,对查找出的突出问题,制订整改实施方案和具体工作措施,并分解责任,要求各职能处室“对号入座”,立查立改,一抓到底。
公车私用,是作风问题的一个突出表现。眼下,公车私用已成为宁波市纪检监察机关查处和曝光的重点。
9月,宁波市纪委、监察局对参加县局领导干部执政能力进修班、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人员是否违规留用公车或用执法车接送等开展检查,未发现违规情况;对5家餐饮场所停车场及市区13个住宅小区开展检查,对个别公车违规使用情况进行了严肃处理。
市纪委、监察局还通过媒体公开公车标识,方便社会各界监督。
行政审批环节多、时间长,群众反映强烈。今年,宁波市相关部门取消行政审批事项90项,下放审批权力,将平均办理时间压缩到1.8个工作日,并推进信息公开。
宁波市还把找问题、听意见与改善民生工作相结合。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共梳理出民生难题490多个,提出整改措施1400多条,出台惠民政策20多项。
媒体监督:推动工作的重要方式
邀请媒体记者、市民代表参与暗访,通过媒体公布检查结果,不怕揭短亮丑,让群众看到正风肃纪的决心
如何真正了解机关单位是否存在“门难进”等问题?
宁波市邀请媒体记者以普通市民的身份,实地体验相关单位的服务,并报道出来。
“你找谁?”
“我来咨询一下,有人在山上采石、破坏山地该怎么办?”
“你是哪个单位的?”
“我这是个人行为。应该找哪个处室呢?”
“你说不出找谁就不能进去。”
这段对话发生在市国土资源局门口。“办事群众”最终被门卫拦在门外。
此事经媒体披露后,市国土资源局立即召开专题会议,邀请媒体工作者和群众监督员参加明察暗访活动,并开展大讨论,研究制订整改措施。
宁波市对“四风”问题边查边改,下决心让群众看到新面貌。宁波市出台机关干部“正风肃纪”十项规定,对工作纪律和工作作风等作出明确要求:“严禁不按要求参加会议、随意派人代会”、“严禁工作餐饮酒”、“严禁向下属单位、管理服务对象或其他利益相关人无偿借用车辆、驾驶员或报销车辆费用”……
9月3日下午,家住鄞州区东吴镇的章明钱急匆匆赶到市区,作为市民观察团成员,参加“正风肃纪”暗访活动。
“没想到普通市民也能参加暗访!”但章明钱仍心存疑虑,“暗访会不会只是走过场?”
以办事为由进入暗访单位后,暗访人员随即两人一组,在各楼层同时开始检查工作人员有没有上班时间玩游戏、聊QQ、网购等情况。
“真能看到实际情况,暗访确实做到了事先信息全封闭。”章明钱打消了疑虑,“亲自参与让我切身体会到,市委、市政府确实是动真格了!”
宁波市纪委牵头成立教育实践活动督查办,下设“正风肃纪”工作组,对机关干部执行“正风肃纪”十项规定的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公布96178举报电话,受理群众举报投诉;不定期地组织到机关单位、医院、学校或宾馆酒店、农家乐、娱乐场所等地开展暗访,并邀请媒体记者和群众监督员参与,通过媒体公布检查结果,不怕揭短亮丑,让广大群众看到正风肃纪的决心。
“市民观察团成员可随时对全市机关干部作风效能情况开展明察暗访,发现的问题可移交纪检监察机关进一步查证。问题一旦查实,我们将予以严肃处理!”宁波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李会光给大家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正风肃纪:赢得民心的根本之策
钱用在刀刃上、劲使在工作上,酒局牌局少了,工作效率高了,行政审批快了,群众从点点滴滴中看到喜人的变化
“文艺晚会、礼花焰火……会展活动中,这些环节花费大却不实用,政府应该把钱花在刀刃上。”家住宁海县的市民王民辉提出建议。
对此,宁波市政府会展工作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宁波市政府性活动减少了三成,相关经费也同比减少30%以上。尤其是节庆活动中的大型演唱会、文艺晚会等,首先被“砍掉”了。今年5月中旬举办的宁海徐霞客开游节取消了大型演唱会、焰火晚会,9月举行的中国浙江·宁波人才科技周取消了开幕式,10月举办的奉化雪窦山弥勒文化节取消了大型文艺演出。
“刨除形式主义的环节,是为了让每一分钱都能用到刀刃上。”该负责人表示。
宁波市各级各部门结合自身情况,找问题、抓整改、转作风。宁波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上下联动,通过处理信访举报、组织明察暗访等方式,严查违规公款吃喝、年终突击花钱及滥发实物补贴等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28条办法”、“六个严禁”及市委“20条措施”的问题,狠刹不正之风。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该市共组织专项检查362次,查处违纪违规问题53个,对55人给予了批评或诫勉谈话,对324人进行了责任追究。
市纪委、监察局还牵头或参与建立完善了一系列制度,规范机关管理和干部行为。
据宁波市纪委、监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该市公务招待费同比下降33.2%,因公出国(境)费同比下降34.7%,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同比下降3.4%。
在如今的宁波,临近午饭时去机关办事,不再“人去楼空”,许多单位都推出“无午休”制度,方便群众办事;住宅区、学校门口也很难再看到公车;公款吃喝的现象明显减少……百姓从这点点滴滴中看到了喜人的变化。
“正风肃纪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持之以恒地抓下去。”李会光表示,“处理干部不是最终目的,督促广大干部树立群众观念、强化服务意识、自觉遵守各项规定才是关键。”
链接@专家视角:
突出群众需求导向 突出制度体系建设
毛昭晖
群众往往从作风和效能来评价政府公信力,作风、效能也是衡量善治政府最重要的标准之一。对此,浙江省宁波市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以群众需求导向倒逼作风建设。宁波市坚持群众导向、问题导向、需求导向,首先是充分利用外源性动力倒逼作风建设。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宁波市委常委会和第一批活动单位开门纳谏,花大力气征集到2.5万余条意见建议,并以此为标准,找到施政短板,即知即改、立说立行。其次是建立领导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上多故则下多诈,上多事则下多态,上烦扰则下不定,上多求则下交争”,宁波市主要领导与基层干部群众面对面交流,现场办公,既能有效提高政策目标达成度,促进政府与民众间的信息沟通,又能以身作则,产生聚集效应,推动整体作风和效能的提升。第三是深挖作风和效能背后的问题。如,对行政审批方面存在的效率、服务问题,宁波市相关部门下放审批权力,压缩审批时限,推进信息公开,提升服务质量。对公共资源的浪费,宁波市则压缩政府性活动,并严格公车管理,精简办会办展,刨除形式主义的环节。
以制度建设体系化落实作风建设。作风建设常态化须有科学管用的制度机制作为支撑。出于此,宁波市牢牢抓住了两点:一是在制度要素建设中推进还权于民的社会监督机制。社会监督的主体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宁波市组建以媒体和市民观察团为主体的社会监督力量,让他们全程参与暗访检查,实现了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相互促进、制约,也让制度要素建设更有针对性,更接地气,避免制度建设的形式主义。二是从制度要素建设向制度体系建设推进。作风、效能问题久治不愈往往与制度之间不能很好地衔接有关。对此,宁波市纪委、监察局牵头或参与建立完善了一系列制度,规范公务活动和干部行为。
希望宁波市能够始终秉承“以解决突出问题取信于民,以清风正气赢得民心”的理念,将活动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反腐败与廉政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