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5月11日至7月10日,交警部门将在全市范围内集中开展为期60天的“两客一危”交通安全隐患专项整治行动。该项行动旨在进一步加强全市“两客一危”(公路客车、旅游包车、危化品运输车)交通安全管理,
严查客车 、 危化品运输车违法
交警部门将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要求,充分运用法律手段,切实加强源头监管,强化路面执法,协调有关部门实施联合行动,严查客车、危化品运输车严重违法违规行为,集中整治隐患突出的客运、危化品运输企业,严肃责任追究,全力维护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的持续平稳。
整治重点车辆及驾驶人:班线客车、旅游包车、校车、接送学生车辆、7座以上客车(含营转非、非营运客车,单位自备客车)、公交客车、危险化学品运输车等重点车辆及驾驶人。
重点运输企业:公路客运、旅游客运、公交客运、危化品运输企业。
重点道路:全市主要国省道路,客车、校车、接送学生车辆出行的县乡和农村道路。
重点部位:农村地区,庙会、景区周边区域。
重点时段:客车、危化品运输车流量较大时段,事故多发、高发时段,凌晨2时至5时等重点时段。
重点违法行为:无证驾驶、客车超员、非法营运、疲劳驾驶,违法载人,违反夜间、凌晨禁行规定,准驾车型不符、车辆逾期检验、无交强险等违法违规行为。
加强源头监管 消除安全隐患
——建立月通报会商制度。交警安监大队牵头,每月召集车管所、事故、公巡大队相互通报“两客一危”基础信息,共同会商交通安全形势。支队车管所负责每月定期梳理、汇总大中型客车、危化品运输车基础数据信息,分别将1至3个检验周期未检验的车辆、未回收报废的车辆、营转非客车明细表报支队安监大队,支队安监大队按照辖区划分分别录入缉查布控系统和监管服务平台,指导辖区大队加强监管。各大队对照车驾管基础数据,每月深入辖区客运、危化品运输企业,乡镇、农村地区,摸排核对重点车辆底数,掌握车辆运行状况,防止脱管失控。
——及时告知和预警提示。各级车管所对逾期未检验、连续3个检验周期未检验强制报废、临界报废(提前1至3个月告知)、逾期未报废等车驾管业务利用主要媒体、官方网站、短信平台等渠道进行告知。交警秩序、各大队分别负责对交通技术监控记录的违法信息(在录入系统3日内)进行告知。各级事故部门负责对典型事故、事故多发、危险路段警示告知。各级宣传部门负责对重要节日、节点出行提示进行告知。各级指挥中心负责对恶劣天气、地质灾害等预警告知。
——全力消除源头安全隐患。各级车管所对于运输企业名下存在黄标车、报废车的,要坚决限制办理有关车驾管业务,督促其办理报废手续。对于达到强制报废标准不办理有关手续的,要进行系统注销。同时,对参加年审的重点车辆驾驶人,严格3小时培训教育制度,绝对不允许走过场。对安全隐患突出或不认真整改的企业,禁止其所属车辆上路行驶,责令消除隐患。同时,对“两客一危”、校车等涉及公共安全、容易造成重大伤亡事故的车辆驾驶人,每年组织其进行为期2日的交通安全学习。
加强路面管控 严查违法行为
——严格勤务部署。各大队每月制定本大队的勤务方案,确保本辖区主要道路24小时不失管不失控,要明确带班领导和具体的执勤人员,卡死工作责任。省际服务站要执行24小时全天候勤务,市际服务站要执行不低于12小时的勤务,路段巡逻白天不得少于4次、夜间不得少于3次。
——严查违法行为。各大队将根据交通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查处行动,组建1、2支执法小分队,深入城乡结合部、县市交界处、学校、幼儿园、集市庙会、婚丧嫁娶、重大庆典周边道路,开展专项查处行动。为确保执法效果,支队将每周五定为全市“两客一危”集中整治统一行动日,将适时组织1至2次大规模异地用警活动,各大队在行动中要上足警力、上足装备,严查无证驾驶、无牌无证、客车超员、违规运行、违法载人、酒驾毒驾、强超强会、逆向行驶、违法运输危化品、报废车上路等严重违法行为,严格做到依法处罚,不消除违法行为不放行。
加强联合执法 建立常态机制
——建立违法查处联动机制。各大队积极协调当地安监、交通运管、教育等部门,建立违法查处联动机制,切实加强对“两客一危”和校车、接送学生车辆的安全管理。对于查处的非法营运、违法运输危化品等涉及其他部门的违法行为,要及时移交、抄告,依法给予二次处罚,形成震慑。
——加强农村地区综合治理。充分发挥交通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综合协调的作用,每月组织1次联席工作会议,专题商讨农村交通安全工作,出台规范性文件,将农村地区交通安全责任分解到乡镇和村委会,有效推动乡村“两站两员”建设,将脱离我们监管视线的“两客一危”等重点车辆,依托乡镇政府和村委会、治保会摸排上报,逐一建立台账,开展面对面的教育,要求其作出不违法载客的书面承诺。同时,利用农村大喇叭向村民宣传交通违法的严重危害,教育他们不开违法车、不坐违法车,自觉抵制违法行为,并张贴公告,公布举报电话,鼓励村民举报违法行为。
——积极排查道路安全隐患。积极排查事故黑点、事故多发、危险路段,并迅速整改。对于涉及到其他有关部门的,要书面上报当地政府,督促尽快整改。
(通讯员:李建立) 责任编辑 王海生,闫博